珠海市文联指导,珠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珠海摄影名家精品展”在珠海兰格影艺坊与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同期开放,此展览联合展出了李伟坤、王红、陆军、吴晓鹏、吴旗、朱瑞盛六位珠海摄影名家的作品,吸引了国内外摄影人与观众的关注。 展览时间: 2024.11.02—11.30,展览地点:珠海兰格影艺坊(珠海市香洲区乐文路乐士文化区三栋三楼)
国内外嘉宾前来观展
国内外嘉宾前来观展
贵州省摄影家协会驻会秘书长王曙才一行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陈益刚陪同观展
此次珠海摄影名家精品展展出了6位摄影师共72幅优秀作品,既是在向国际国内业界人士展示珠海摄影代表性人物的艺术成就,客观呈现了珠海摄影艺术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又能从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性角度展示中国摄影的多元面貌。入选精品展的6位摄影家不仅与珠海这个浪漫而温情的城市一同成长,也在用影像的方式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添彩。
此次展览吸引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摄影人与观众前来观展,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六位摄影师的优秀作品,还能现场与作者进行交流,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与观念。观众们对此次展览的制作与呈现给予高度的赞赏。
在场与在地 · 重温与探求
新的影像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在对其热情拥抱和尝鲜性应用的潮流中,尽管某些技术手段和影像媒介生成的产品“似摄影”“是摄影”抑或“不是摄影”“是影像艺术”的争议仍在继续,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摄影正在面临着本体变革的全新考验和前行方向的分野可能。
当然也有反思。摄影之所以成为摄影,除了对现实的映照之外,“摄影式观看”的在场性,似乎是从百余年前与绘画的艺术之辩到数字影像冲击下的物性传统消解,再到当今与人工智能交织的本性回归中最好的回应理由。与现实紧密关联的“摄影性”,让摄影图像的建构仍带着“真实感”的光环,一如那些留在我们脑海里、心目中的“决定性瞬间”和不同年代的经典。
珠海市文联指导,珠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珠海摄影名家精品展,借中国第 19 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当地隆重登场之际亮相兰格影艺坊艺术空间,既是在向国际国内业界人士展示珠海摄影代表性人物的艺术成就,又能从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性角度展示中国摄影的多元面貌。入选精品展的 6 位摄影家不仅与珠海这个浪漫而温情的城市一同成长,也在用影像的方式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添彩。
李伟坤是珠海摄影事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长时间的主理人,他集纳多年影像资源采集精华于一处的代表作《原乡人》,将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时光流转中的国人日常生活,汇聚成朴素与温情的影像见证。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时代的碰撞,通过这些有了年份包浆的作品带着我们追寻自我、家族乃至世界的源起。精神的“原乡”,正是这组作品带领我们前往的地方。
战地摄影记者王红在和平年代历时 10 年重访并拍摄当年的战友,用特写镜头凝固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时光写在脸上,记忆留在心底,友谊之树长青。他以精细的情绪细节和传神的光影塑形,为这些曾一起历经生死考验的老战友留下岁月磨灭不掉的记忆。这样的寻访既是将生命历程进行重新链接,又是在影像社交时代对人生体验的当代表达。那一张张英雄的面孔,就是一段特别经历的书写,就是一种无畏精神的表征。
吴晓鹏的陇州社火专题,以溯源的深度和观望的角度体现着田野调查式摄影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持续多年关注形成的影像成果,因为有了史料和风俗研究的加持,更多体现出生生不息的子民、厚重沉郁的土地与千古流传的文脉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神共存的短暂欢愉,是对世界的浪漫畅想,也是对未来的虔诚祈福。将这样的心态和状态以实录的影像笔触加以描摩,其文献和艺术的双重价值便更加可期。
在上述三位摄影家的纵横博大视野之外,朱瑞盛以编导和摄影师的双重身份,以芭蕾舞演员打卡情侣路地标的“制式”拍摄,以年轻活力的人物符号和特色景观的叠加,为我们呈现着特区的活力与创造力。珠海摄影人关注本土的在地艺术行动,远不止朱瑞盛的这组作品,他们对特区四十多年成长历程和建设成就的持续见证。恰恰让摄影的本土化发展有了更多的样本,也让在地性的摄影行动派有了更多的创造可能。
除了文献化的影像,艺术化的探索则是珠海摄影界另外一支同样坚挺的力量。
陆军基于墨、颜料等融入水中形成的线条和形态,以直接摄影的方式抓取素材,再用后期数字技术进行二次创作,通过抽象化的现代性表达,让我们在感知传统文人情趣之外,更能感受到宇宙洪荒的神秘力量,成就具有现代精神的抽象艺术品。幻化之间,材料的重新组构让意象多元,成就中国式的摄影表达。
吴旗的摄影,从人类对夜的感知入手,利用那个年代刚刚成熟的高感光度功能,拍摄下与白昼不同的夜幕中人们的状态。消解了情节和关系感的场景,只有某种自适的状态和本能的展现。于是,被掩盖的真实更多地显现出来,被拘束的灵魂可以约略地放纵一下,但茫然感却不由自主地从这画面之间浸润出来。
无论是时光见证,还是艺术求索,6位摄影家以各自一组代表作品的多元化呈现,为我们展露出珠海摄影的冰山一角,形成一股榜样力量。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回到“摄影性”的话题,在对未来没有准确判断的时候,我们不妨回望来路,在重温这些不同年代的经典化作品的同时,重新认知这些珠海摄影的代表性人物,重新思考摄影以及以摄影为生的我们如何面对充满各种诱惑和可能性的未来——这也将是我们探求摄影更新领域的基础和出发点。
柴选 《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